呈灰白色,厚14~18米。
(3)寒武系下统把榔组()
下部为灰色、灰黄色水云母页岩,泥质结构,含有白云母及钙质结核,页理不发育,节理发育,下部夹浅灰色白云质页岩条带;风化后为黄色碎片。厚约70~120米。
上部为钙质页岩,灰绿色,其成分以泥质为主,含白云母,常夹有钙质结核和钙质透镜体,其透镜体厚0.5~3米,风化后成椭球状。厚约50~70米。
(4)寒武系下统清虚洞组()
下段为灰色薄一中层泥质灰岩、中厚层灰岩,厚116米;中段为含钾页岩(白云岩、钙质页岩),含5.17%~6.49%,厚26米;上段为灰岩及白云岩,厚117米。
(5)第四系(Q)
为冲积层、残坡积层,由前述地层基岩风化形成的碎片、砂泥砾石等组成,厚0~20米。
2.构造
矿区位于古丈背斜北东倾没端的次一级向斜的南翼,构造总体简单,呈北倾的单斜层产出,产状平缓,倾角一般在10°~15°。在矿区南部,断裂构造相对发育,主要有北西西向的F5、北北东向的F2及北东向F6等断层。
(1)F5正断层
分布于黄家棚附近(北侧),走向280°左右,倾向北东,倾角约60°,延伸长800余米,垂直断裂40米左右,上盘下降,牛蹄塘组炭质页岩与灯影组白云岩呈断层接触,破坏了矿层的完整性,对矿层有一定的影响。
(2)F2逆断层
分布于黄家棚附近(东侧),走向10°左右,倾向西,延伸长1500余米,断距30~50米,切割F5及震旦系、寒武系,导致矿层在走向上不连续。
(3)F6正断层
见于彭家岗南南西侧,断层走向70°左右,断距较小,局部影响矿层的连续性。
3.岩浆岩
区内无岩浆岩体出露,有轻微热液活动。
二、矿体地质特征
1.矿体特征
矿区在寒武系牛蹄塘组底部赋存钼、镍、钒、磷等矿产,在震旦系上部分布有含磷条带白云岩,局部富集成磷块岩透镜体。
含矿层由鳞片状黑色页岩和页片状炭质页岩组成,经工程控制,均有矿体分布,厚度、品位变化较小,相对稳定连续,呈似层状分布。据工作成果:矿层厚0.19~1 .42米,平均0.442米,钥品位0.05%~0.868%,平均0.46%,镍品位0.012%~0.977%,平均0.336%,品位0.088%~0.328%,平均0.208%
2.矿石类型
已知矿石类型有以下5种。
①磷块岩型的镍、钼贫矿石:浅灰—黝黑色,呈薄板状、致密块状,间夹结核状、脉状隐晶质结构,由胶磷矿(60%~65%),氟磷灰石和炭磷灰石等(5%~10%),石英、方解石等(30%士)组成。此矿石含Ni0.017%~1.812%,平均0.17%,含Mo0.01%~
|